我想了解中国戏曲知识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而昆腔,演唱用的是联曲体,也叫曲牌体,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的 有关写京剧的作文,欢迎阅读。 有关写京剧的作文1 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
对此,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钮骠先生说: 前辈艺术家曾说过,“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 2,手、眼、身、发、步。发指甩发的技术,此说认为“法”是“发”的讹传。
中国的戏曲据资料记载有300多种,现在还在传承的大约270多种。本人的资料上有170多种。下面剧种分布地区系本人整理,可能有误,望达人指正。
戏曲《李香莲卖画》描述的是什么年代的事呢
1、她讲究吐字归音,声情并茂,气力十足,发音巧妙,擅长“快板”“垛板”“楼上楼”以及“流板”往往一气呵成似连珠炮般一倾而尽。她嘴皮子灵活,唱起来俏皮灵巧,她善演天真活泼的花旦,也善于演雍容娴静的闺门旦。擅演剧目有《李香莲卖画》《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昭君出赛》《二度梅》等。
2、在不长的历史里,评剧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据不完全统计,曾上演过的评剧剧目约有1880余出。
3、对着厚厚的冰面,一喊就是几个小时,喷出的哈气将冰融化成个冰窟窿。她一招一式地学,“唱、念、做、打” 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表演技巧都练得刻苦,唱腔板式、发音演唱、身段表演、语言音韵都学得认认真真。
4、虽然爱莲君去世时年轻,但她的意术独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人继承和借鉴者甚广,花淑兰、新凤霞、筱玉芳等众多评剧名家受其影响,在他们的演唱中都有爱派的特点。传人有爱令君、爱幼君、莲小君。受其艺术影响者有小摩登(钱玉舫)、筱玉芳、花淑兰等。再传弟子有金倩和张丽云。
5、亲,您好!“二人转”是东北的传统文化。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跪求一部90年代的民国电视剧,讲女戏子和富家公子间的爱情的
电视剧《白玉霜》电视剧《白玉霜》讲的是一代评剧大师白玉霜的故事,角色生动、感人,包括白玉霜的爱人长生,养女李再雯(就是小白玉霜),白玉霜的养母李氏等等。
金粉世家的剧情简介如下:在上个世纪飘摇的二十年代,一切都在崩析与重建的边缘摇摆,金、白两大豪门家族内部矛盾在激烈冲突,北洋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金”和“粉”的奢华后面,却是杀气腾腾的尔虞我诈,温情脉脉的亲情微笑,慈祥的天伦之乐,让金钱侵蚀得狰狞可恶,名门世家开始走向衰落。
人生如若初相见电视剧大结局:三少爷战场牺牲了,穿插着对秦桑的回忆。七年后的秦桑好美,只记得易连恺的名字,却不敢想起他,因为这样才能活下去。最后,回忆到10年前,结婚前初相见,易连恺手里拿着装糖的小瓶子,两人四目相望,恍如隔世。
近日《鬓边不是海棠红》走红,这部剧讲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商人称凤台在戏子商细蕊的影响下逐渐喜欢上了京戏,并且两人互帮互助在抗日救国上也做出了贡献的故事。
标签: 白玉霜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