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读后感的结尾应该怎么写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长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红军指战员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无论是在急流险滩、绝壁深谷还是高山峻岭中,红军都能逆境而行,勇往直前。在长征的艰辛旅途中,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结尾可以像以下这样写: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和伟大胜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和不屈精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用鲜血与汗水铸就了伟大的历史篇章。
这让我深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革命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能在个人成长中发挥作用,也能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让我们携手努力,发扬长征精神,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我和妈妈走长征剧情简介
在革命烽火中,革命孤儿小龙被地下党徐广轩的妻子水葱收养,他们的命运因长征之路紧密相连。母子二人肩负着阻止叛徒破坏地下党组织的重任,决定跟随红军大部队踏上艰难的长征之路。在长途跋涉中,他们沿途集结了各路人马,逐渐形成了一支独特的长征小分队,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包括牺牲、离别和无数险阻。
姜黎黎。在电视剧《我和妈妈的长征》中,红牡丹的扮演者是姜黎黎。《我和妈妈的长征》由童蕾,张桐,张逸杰等主演,讲述一位母女为了寻找革命父亲走上长征红色之旅的故事。
年4月3日,童蕾与张桐、李成儒、申军谊等联合主演的战争剧《我和妈妈的长征》首播,她在剧中出演善良伟大的母亲“水葱”;7月24日,与徐佳等领衔主演的抗战剧《宜昌保卫战》播出,饰演聪慧柔美的军统特工“江美云”;10月10日,主演的年代情感剧《我的小姨》在南京开机。
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全(红军长征感人简短故事摘抄)
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全家9人参加长征。其中,李中权的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长征途中先后牺牲。1937年,兄妹在陕北团聚时,只剩下4人。虽然和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李中权和母亲只有过3次短暂相见。
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
彭德怀宰杀坐骑救急 1935年8月,红三军团在过草地时,由于连续长途行军作战,干部战士都十分疲惫。因为缺粮,他们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饥。此时,军团长彭德怀决定把仅有的六匹骡子全部杀掉,以解燃眉之急。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一听要宰杀全部骡子,包括彭德怀的坐骑大黑骡子后,都不同意。
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小故事?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长征英雄人物的故事,10到50字左右,真实!谢谢!
赵波一直担任雁翎队的侦察员,他经历的抗敌故事也曾被报刊报道。当年《小兵张嘎》在白洋淀拍外景时,摄制组还请他到场,就服装、武器、作战等方面向他咨询。 ——他是“嘎子”的原型吗? 传说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燕嘎子”(燕秀峰,曾名燕嘎子)在天津被“发现”了。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邱少云,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长征各章内容概括
1、第四部分(草地之夜)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围,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2、年11月 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山河苍茫: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橘子红了: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3、王树增《长征》每章概括如下:第一章:突出重围。本章介绍了长征的背景和原因,详细描述了红军在王明错误指挥下,面对敌人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广昌、万年亭等地相继失守,敌人逼近瑞金,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以摆脱困境。第二章:绚丽之梦。
4、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5、《长征》王树增每章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突出重围》主要讲述了红军如何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这一章详细描绘了红军在强敌环伺、险象环生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长征路上感人的故事
1、第三次是在1936年6月,在西康省丹巴县东边耳时,李中权任红四方面军大金川独立二师政委。行军路上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李中权留下自己的战马和部分干粮,含泪而去,不忍回头。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2、张思德“尝百草”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3、董必武与警卫员小王 在长征路上,进入崇山峻岭地带的一个雨夜,董必武和小王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小王不慎丢失鞋子,董必武毫不犹豫地取出自己的旧鞋让他穿上,并鼓励他坚定前行。这份无私的关怀与鼓舞,体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全家9人参加长征。其中,李中权的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长征途中先后牺牲。1937年,兄妹在陕北团聚时,只剩下4人。虽然和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李中权和母亲只有过3次短暂相见。
5、金色鱼钩 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年轻战士,挖草根、和青稞面为他们做饭。当青稞面用尽,饥饿成为威胁时,班长发现河里的鱼,用缝衣针制成鱼钩,让他们吃上了鱼汤。尽管班长自己不吃,三个战士发现后,感动落泪。
标签: 长征生死征途剧情介绍